開始正式工作(打工的經驗就先捨去不提了),先是進了當時最有名的電腦工廠去做電腦主機板跟顯示卡的維修,從不懂到一個人修出了比一整個工程部還可怕的巨量(善用品管分析與流程改善),一路在廠內用高鐵的速度一路超車轉單位去進行學習新工作,最後是由研發單位退下轉職。後來又歷經了幾個不一樣的電子業工作,有電池組裝、SMT生產、無線電話機維修與開發等等很多工作,但大多都是在製造業界,而職務可以說是全做過了(校長兼撞鐘這類的工作更是數不完,舉凡廠內哪個單位有問題或是缺人手可以協助生產,或是機台有問題,我都是被點名的那個)。最後還經歷過專門賣電腦跟寫程式的公司後,又轉回電子硬體界,然後就是去賣零件當應用工程師(FAE)。大多會FAE會主攻在某幾條產品線上,我則是新的產品都丟給我,客戶也要我自己找,還要去陪業務跑,根本是賣肝賣到血都乾了。但也正因為這樣的工作經歷,認識電子工廠很多,大大小小的加起來也有三四百家以上,電話名單更是把早期的PDA(個人電子助理)給塞爆了,一次還買了兩台來裝客戶名單。而這樣的經歷,讓我學會如何去挑一件電子消費性產品。有時看到一些新的商品推出,我就會思考這樣的商品是否好不好,是否可以下手買?或是當產品被抱怨時,是因為真的商品設計的太糟還是省成本用了不好的料件,又或是使用者的操作問題。所以到現在,我幾乎不會採到甚麼雷(那種單一台機王的事就別說了,當過品管的聽說一定都有這種芭樂經驗。在這邊我講的是整批性的爛設計)。
▲在2014年,遇到了間廠商,想請我用我使用者的角度去協助開發個產品,也開始了我首次在部落格上發表產品的討論文章,直到2016年底,這中間也實在沒有多少關於產品的文章可發表,大多數都是在工廠討論後就生產了,我也沒有再去測試。直到2016年底因為一場華為手機的活動,結果不小心得獎了一隻全新手機,因此慢慢開始比較注重寫些關於3C電子產品類的評測文。
▲這短短幾年下來,除了接受一些廠商的委託評測之外,也不斷的報名一些活動,還有就是因為自己需要使用,就這樣慢慢的對於一些產品在挑選上要注意的細節。當然試用體驗的產品越多,好處就是在下手買之前可以有比較清楚的想法去挑選。當然也是免不了還是有踩雷的時候,就在幾次踩雷後,想想還是把我的經驗分享給大家做個參考。
在這邊我就列出了幾項消費性電子商品購買挑選經驗,來跟大家分享一下:
●產品功能
●規格重點
●外型與使用時的可能差距
●價格(成本, 保固, 運送, 詐騙)
●設定容易度與使用學習問題
●是否有配件可選搭
●大致的壽命期
●生產商或是代理商
●維修能力
●材料庫存量
●品保能力
●產品驗證
●拆/安裝容易度
●後續維修服務
●改裝空間
●生產的產品線是否夠多
參考文件
網友抱怨經驗
部落客網紅等開箱文
★ 產品功能 ★
▲我想大家在選購一件產品時,不一定是因為真的需要,有可能只是因為它的功能很特別,然後就會想要去擁有。但是總有一些規格需要去了解的,有些是硬體上的設置,有的是軟體上的操作,甚至是軔體的設定。通常如果是硬體上的規格,那很多產品就無法更新到更新更好的表現上,像是電視輸出只有1080P,那就不可能去自行更新修改硬體變成是4K輸出的電視機。而像是電腦,還可以更換CPU、RAM、硬碟、顯示卡等硬體去讓他變得更順暢。所以當挑選一件產品時,一種是直接拉到頂規的程度(適合不能修改硬體的產品),一種是可以先選比較低階的產品(適合對產品應用還不是很明確需求程度,產品還可以透過修改升級的),就像是明明只要一台可以長時間使用的文書作業電腦,結果花了大錢買了電競級機種,然後才發現很多是不需要的,可用待機時間又很短,那就頭大了。所以在購買前,最好先了解自己需要的功能或是要搭配的設備,這樣在挑選上就可以先排除一些不合用規格的產品,剩下的就好比較了。以我自己為例,我的電腦有時需要跑一兩個比較特殊的軟體,再CPU部分,因為曾經用過AMD的機種卻不能使用的狀況,所以我的電腦就會跳過AMD CPU的機種部分,雖然AMD CPU的機種有時很強悍又低價,但對我而言就是不合適的產品,雖然不知近期是不是有改善了,但我還是不敢冒險去挑選。在這邊我說個比喻:要載人就買轎車或休旅車,要送貨就買貨車,買的對,那就是好車。
★ 規格重點 ★
▲每一個電子產品,如果把規個表拉出來,有的真的會嚇死人的長。但規格開的再好,還是要以實際使用的感受最準。規格很好,只是有能力可以做到比較大範圍的應用,但不一定用的上,也不一定真的可以有那麼好的表現,也得看工程師的調教能力。舉個例來說,一台可以跑出時速300公里的跑車,到了滿是小碎石的道路,就可能不會比一班的小轎車快上太多。所以基本上規格當然是越高越好,只是有90分的硬體規格,調教不好也可能只有70多分的表現。而有70多分的硬體,可能調教的好就會有接近90分的表現。就以網路上的照片來說,應該沒有幾個人真的可以分辨出是單眼相機拍的還是手機拍出來的,更別說是哪一牌哪一個型號的相機或手機所拍的。過去早期手機規格不好,還可以分辨出來。但也不是規格就不重要,單眼相機可以拍到更多高速或是更暗區域的照片出來,而手機拍出來的,可能就是模糊或是雜訊很多。所以規格應該是以自己需要的目地去挑出合適的,再看看別人使用的實際狀況感受來決定,不然花大錢買了很高規的硬體,但沒有經過合宜的調教,反而可能會達不到我們需要的作用,那就只是多花錢而已,還不如買規格低一點,但調教的很合宜,可以做到我們需求的產品。在這邊我提醒大家一點,有不少對岸的產品,不知是對岸產商的問題,還是我們這邊銷售的後端廠商問題,經常會有規格胡亂標示或低規高標,這我已經拆過很多產品,真的發現很多次這樣亂搞的,得小心,別全信那個文字標示。某次我買了一台對岸的行車紀錄器,號稱是1080P的規格,結果拍出來的畫面竟比我之前用的720P還要糟,真的很超級八啊。
★ 外型與使用時的可能差距 ★
▲這個在某些產品上還是會發生的。有可能是空間不足,也可能本來想好擺放的位置,等買回來後才發現電源位置或是其他的問題,像有些電視櫃空間不夠大,結果擺不下。又或是有些投影機無法大角度斜放投影,但又沒辦法擺正或高掛在天花板時,那就很頭大了。投影機還有投影對焦距離的問題,太近太遠都會沒辦法正確對焦,或是大小的調整無法調到剛好需要的畫面大小。所以在購買前這些擺放位置能否應付需要也是要考量的,免得買回來了,卻沒有地方可以放置。有時一些廠商會推出一些很特殊造型的產品,可能會跟我們的居家裝潢風格很搭配,有時則會是找不到地方好安裝,這個也是要考慮到的,只是一般來說這並不是太重要的事。
★ 價格(成本、保固、運送、詐騙) ★
▲說到價格,大概會是大家七嘴八舌意見最多的項目。除非是同品牌同一型號,這樣比價還比較有對比效果,不然不同品牌不同型號,自然就會有價差出現,甚至是產地不同時,都會有不一樣的價格出現。那到底是怎樣的價格才算是合理的?就我一個曾經在電子業當過研發的人來看,就算是一樣的電路板,可能會採用不同品牌的零件組裝,甚至是減去一些看似不重要的零件。雖然看起來都一樣,也都能動作無誤,但可能穩定度或是安全性或者產品壽命都會改變。有時價格低的產品,一開始會很好用(像是無線網路分享器),甚至比高價產品訊號強度更好,但過一段時間之後,就可能因為本身加強了訊號輸出,結果產生了其他看不見的訊號干擾或是過熱當機。而像是行車記錄器,就可能因此造成錄影不完全,該保存的影像沒拍起來。或是該做的驗證沒有去作,出現了一些電子干擾,可能平常沒甚麼,但萬一干擾到行車電腦,車子出現奇怪的問題,那就不好了。我就因為省錢買了較便宜的行車紀錄器,發生過經常性的無法啟動汽車,經過原廠及外場檢修,花了好幾萬去更換車上的線路跟行車電腦及晶片感應線圈,都是無效,最後是在更換了一款更新有經過驗證的行車紀錄器後,突然全都好了,這才真的是省錢省到嘔死。但也並非高價就一定好,還是得看看大致相同的產品價格落在哪裡,畢竟生產的地區、零件成本、開發成本、廣告、運送都是成本,甚至是後續保固都會不同(有的廠商是打算賣了就不管,有的是有故障會換新的,保修年限又很長的話,保固費用算起來就真的差別很大了)。有些會拿大概規格相同的淘寶貨跟台灣生產或是正式代理商的商品來比價,價格可能差了兩三倍都可能,但如果考慮到產品的品質與後續維修保固,這兩三倍的價差是否值得,就很值得去思考了。不過基本上高單價高精度度的商品,或是跟安全性或具有保護性的產品,我還是建議能購買本地生產或是正式代理的商品比較好,至少在保固維修上,還找的到廠商處理,特別是台灣工廠做的,只要工廠還在,保修期都會比較長一點。另外在價格上如果同品牌同一型號,出現了超便宜的價格時,就要小心了,通常不是詐騙就是已經要淘汰的商品,後續保固可能會出現找不到廠商維修的問題。所以在價格方面,不是便宜就好,穩定耐用不會故障為前提下才考慮價格。
★ 設定容易度與學習使用問題★
▲有時在購買的時候,真的不會知道那個設定有多難或是簡單。有些得配合手機裝APP設定,有些得家中要有無線WIFI網路連線。有時設定是一大堆項目,一個項目設定不對,不是不能用就是用起來很不順。像是NAS、WIFI分享器、電視盒等等,我也常被私下問到要怎麼安裝設定的問題。這部分,真的要先做功課,先看看網友的一些文章,先確認自己不會被這些設定給搞死。再不然就是要有很強大的工具人可以幫你,否則買了真的只是讓自己頭大而已。
當然在設定沒問題之後,就是每一次開機的操作。有些設備是設定後,就是全自動的運作,像是WIFI分享器或是MESH WIFI AP等等。但是如果是像智慧電視或是NAS之類的高度需要學習操作的,那又是一次又一次的痛擊,特別像是要買給長輩使用的家電,真的別找太高難度的家電產品,不然可能怎麼教都不會,自己又要頭痛怎麼去處理掉。現在很多電子產品就是喜歡搞個APP來做些變化,這也不是壞事,能多點應用功能當然是很好的,但就怕搞到最後就是非得靠APP連線才能使用,然後介面有做的超難了解的,明明就只是要使用一個很簡單的功能,然後就是要搞死人般的點來點去才能開啟。這點真的要跟這些開發商說,拜託一下,把我們都當是笨蛋好嗎!弄簡單點的介面就好,這樣才會使用的啊!
★ 是否有配件可選搭 ★
▲有些產品像是吸塵器之類的,靠的就是一些周邊配件來達成各種狀況的清理,有些品牌機種,還會有特殊的像是寵物理毛吸頭。有的配件很充足,有的則是主機不錯,就是缺了一些好用的周邊,真的很可惜。像是之前我測試過一款吸塵器,就是缺了立架,充電座一定得釘到牆壁上,那就可惜了(還好原廠有看到我的測試與建議,第二款出來就多了立架是標準配備)。而有一些事有沒有都沒關係,並不影響主機的使用,但多了周邊就更好使用。像是Gopro之類的運動攝影機會出一些好用的輔助周邊,像是潛水殼、收音機、快拆座等等的,或是行車記錄器用的GPS衛星訊號模組(自動校時與影片定址及車速紀錄功能),在電池故障不能自動記錄時間時,可以提供正確的時間記錄,在後續影片若要使用當為證明時,才不會因為影片中的時間錯誤無法當作證明。所以有時,周邊配件最好也列入參考選項之一,有時好用的周邊會讓主機更為精確方便使用。
★ 大致的壽命期 ★
▲產品一定有壽命期,一種是因為有更新的規格機型出現,原有的就被淘汰了,連原廠都不生產或維修。,一種是因為內部零組件的耐用度關係,可能用個一兩年後就因為零件故障得淘汰,特別是一些依賴內建電池的機種。還有一種就是慢慢的衰退,像是UV-C殺菌燈或一些LED燈或是光觸敏等等需要耗材的,往往有時不是主機故障,而是耗材買不到。所以選購時,大概就是先預估要使用多久後淘汰,中間若故障時是否有地方維修,是否會斷料(可參考過去該品牌的過去機種評價)。特別是一些使用電池的產品,為了要有比較好的密封防水性,就採直接超音波密封,那是沒辦法拆開的,一拆開就等於沒辦法再防水了,這種在一些小型的電子產品上都可以發現這樣的做法,例如一些體積很小的行車紀錄。所以如果是便宜貨,但易故障或是難以維修的,大概就是再花錢換新機,那就真的沒省到啊!
★ 生產商或是代理商 ★
▲有一些產品可能在台灣本地就有工廠生產,也有一些是只有國外生產。以工廠在台灣來說,主要是售後的維修比較能有即時的零件取得與維修速度,但這不是絕對。如果是代理商的話,有一些小品牌的商品就可能不會備料可供維修使用,或是較精密的產品(例如空拍機或是一些無線電產品,特別是銷售),都得送回國外原廠才能進行維修,所以這部份,如果是故障短期無法使用也沒關係的話,可以選擇台灣本地生產或是由代理商進口的商品,當然要便宜,也可以找水貨(平行輸入)也是不錯的,以省錢為主。但若是需要趕緊能維修完成的,那本地生產的會有個好處,就是零件比較充足穩定,就算一次沒修好,再送件也不是讓人多頭大的問題(最大送回國外原廠沒修好,還要再寄送時,那真的很累人的)。
★ 維修能力 ★
▲這個有時候跟是不是台灣生產或代理商有太大的關係。有些代理商也是有超強的工程師的,我過去送過鏡頭跟閃光燈去NIKON的代理商《榮泰》維修,原本已經認為無望的鏡頭,竟然很快的就修好了,還幾乎跟新的一樣順暢好用。也遇過送修,結果是連螺絲都沒拆開看,就直接報價了一台新品等價的維修費,最後我被搞火了,自己拆機想辦法,然後一毛錢也沒花,也沒更換零件就修好了,這個部份搞到最後,我後來都這品牌的水貨,要維修就送外面專修的公司。這個如果有時間,可以上網查查該公司的一些維修評價,找一間評價還不錯的,真的遇到要送修也才不會讓自己生氣的。
★ 材料庫存量 ★
▲這個應該是因為我待過很多工廠的關係,畢竟工廠本身生產量大,會有比較多的庫存零件。如果是要買一台想要用久一點的電子產品,我會挑選是有工廠在台灣的,這樣送修除了送代理商外,有些可以直送工廠得更好,除非是產品本身的設計瑕疵,如果是因為某個零件不良燒毀,要維修的可能性會比較高一點,可使用的壽命周期也會長一點。
★ 品保能力 ★
▲品管的保證在於盡量不要產生整批有問題的產品流出市場,但不是一定會100%的檢驗,所以難免會有拿到有問題的產品。特別我在品保部門所有的職位都待過的情形下,只能說當品管做的越好,消費者拿到有問題產品的機會就越少。如果品保做的夠好的話,相對的對於該公司的產品抱怨就會很少。所以這部份也可以透過網路查詢該公司各機型的問題,如果都沒甚麼《故障問題》出現,那就表示這公司的品保都做的不錯,買到機王的機會就少了很多。(我買過很多東西,真的遇到機王的機會很高,特別是一些對岸做的,看來對岸的品保能力還要再加強些)。
★ 產品驗證 ★
▲對於電子產品來說,真的是越來越多的不同形式安規要檢驗。特別是會發出無線電訊號類的產品,像是帶有藍芽或是無線WIFI,更是得要有驗證通過來保證訊號不會干擾到其他產品(但是距離太近時還是難免有干擾情形)。而用在車上的衛星導航與視訊設備及行車紀錄器跟胎壓偵測器等等,因為怕會對行車安全造成影響,更是得要通過驗證才可以。在這邊我提一下,前兩年因為看上對岸一款規格不錯,價格也算便宜的行車記錄器,結果沒多久後汽車常常出現臨時熄火停車後就無法啟動的問題,本以為是車子老舊的問題,經過兩間民間車廠及最後回原廠處理的,把所有的點火線路跟汽車晶片感應線圈都換過後,只改善了一點點問題,最後經過原廠把行車電腦給換新的,才把問題先給暫時解決。沒想到沒三個月,狀況又開始出現,然後此時我剛好接收了一台新的行車記錄器,當換了這台新的行車紀錄器之後,竟然車子就再也沒有問題了,讓我覺得我該不會是白白浪費了好幾萬去修車了吧?還有很多算不出的時間成本。加上之前有一台行車紀錄器是很小的品牌(應該是對岸來的貼牌)在安裝了之後,汽車的收音機就馬上是一堆雜訊干擾,真的感覺到,選擇有安規認證多一點的,還是比較安心一點。沒通過認證的,會有甚麼影響真的很難說的。
★ 拆/安裝容易度 ★
▲3C電子產品一般都還算簡單,不像冷氣機那樣非得透過專業的人士來安裝不可,但像是行車記錄器或衛星導航機或是車上的影音娛樂裝置,有些時候不是自己就有辦法可以進行安裝的。像是前後雙鏡頭的行車記錄器,有些簡單的就可以自行安裝,但有些機種就非得透過專門的店家安裝不可。有的是拿著套件找間店家就能花點小錢幫忙安裝或拆卸,有的是要透過指定的店家安排時間才能進行安裝或拆卸,這樣一來萬一需要拆機送修,花錢事小,得特別在安排時間才能去進行作業的話,真的是很麻煩的事。所以我會建議盡量還是以自己有辦法安裝卸除或是有朋友/店家可以進行安裝的最好了。當然,這筆安裝費用也得計算到購買的成本之中。
★ 後續維修服務 ★
▲越來越多的原廠或通路商,在這一塊做了很好的服務,可以透過線上報修,安排時間來取件送修,維修完成透過快遞送回,這樣解決了很多時間上不好配合送修的朋友。這個部份我也是建議有這樣服務的產品是可以較優先考慮的,特別是像電腦主機之類較為大體積或重量較重的產品更是要考慮,不然單要搬來搬去的去寄件或是搬到維修中心,都是麻煩的事一件。
★ 改裝空間 ★
▲開始接觸這些電子產品之後,從一開始只測是使用有沒有問題,到後來跟某幾個廠商也漸漸熟了,我也開始回到RD的想法去玩這些產品,這才是最有趣的事,也是我可以繼續這樣玩下去的動力。畢竟沒有一個產品會是十全十美的,但應用的範圍層面可以很廣,那就透過不同小小的修改來試著讓這些產品更好用。慢慢的,幾乎我手中的產品都被我多多少少的改裝過,現在都是相當好使用了。所以現在我挑選產品前,會先想想能不能做點小修改來符合我需要,雖然不一定能修改或是改變到很滿意,但一定是要能比現階段更好用才行。有些廠商會送些樣品過來給我,我也會先是想想是否可以玩點小改裝,如果不行的,我就會婉拒去測試。如果是有空間改裝的,我也會把我改裝的過程與為何改裝的想法告知給原廠,做為以後生產的參考。
所以產品有時不是那麼好用時,可以試著去做點小修改,讓他更好使用或更安全。而在我的所有產品評測文中,我也經常會把我的改裝想法給寫進去的。
★ 生產的產品線是否夠多 ★
▲在電子業這麼多年經過,也看過不少大大小小公司樓起樓塌了。以生產商來說,高單價如筆記型電腦的生產商來說,大多會專攻電腦主業,而且都能撐很久的。但如果是低單價的商品,如MP3播放器、喇叭、麥克風、翻譯機等等的工廠,如果產品線不多的話,而且只主打單一類商品的,真的很容易就垮了,這時手中的那個產品就成了孤兒(我手中就有不少這樣的產品,還好我自己會修理,不然還真的只能丟棄了)。而在代理商部份,有主流產品代理線的大都還不錯,但如果都是代理一些非主流的,沒那麼熱門,產品線又不多的話,老實說我並不會推薦去買,因為踩到雷(沒得保固維修)的機會大了不少。
加上有些產品需要定期更新,像是衛星導航機之類的,公司一倒就沒得玩了,我現在車上的主機就是這樣,自己換了電池了,但中間因為GPS訊號問題,日期總是不對,工廠倒了,已經沒有辦法推出更新程式,現在還好改了地圖軟體,還勉強可以使用,但看來這台當年很風光的推出,但到現在用不到四年的機子,看來也快要準備進垃圾場了。所以這部份,如果有時間到官網看看,也能有個想法出來的。
●● 參考文件 ●●
除了我自己使用的經驗之外,我也是會去看看別人的心得與開箱,畢竟每個人使用的場合不一定相同,也可能因為使用習慣不同,產生不一樣的問題出來,或是有著我沒想到的解決方式可以供我參考。以下這兩點,我覺得在下手購買之前,這一定要去掀做一下功課的。不只是電子產品是這樣參考,這也都可以推到其他各類不同的商品去作為一個挑選比較的基本參考。參考值越多,就越能找到合適自己的商品的。
★ 網友抱怨經驗 ★
▲這個我推薦一定要參考,而且要盡量用一些負面的關鍵字去搜尋,像是《故障》、《當機》、《不良》、《損壞》、《維修》、《壞掉》、《不動作》、《不顯示》、《沒聲音》等等各種相關的故障現象都可以多搜尋一下,就可以看出來一個產品的品質是不是可以接受,或是根本故障太多難以維修。特別是一些使用上的心得,更能了解到這樣產品是否值得買,會不會買了就問題一堆等等的。當然也有可能會出現一些解決的辦法,這些都是非常值得參考的項目,必看不可的。
★ 部落客網紅等開箱文 ★
▲開箱文的部份,大多也只是剛拿到手開箱而已,一般是不太會有心得想法的,除非是已經也用了一段時間,會有些體驗感覺,不然大多只是一些初次接觸的印象說法。但中間有些地方可以參考的,像是安裝過程或是規格上的優劣比較,有時一些專業的部落客或網紅們,會比我們了解的更多一點。也些時候,一些實際拍攝的照片或影片,會更是最直接的表達出來產品的使用操作過程,這比起那些廣告的照片文宣,也是更具有參考價值。能在購買前先參考的話,當然是比較好的,當然購買後再來看看也是很好,或許能找到自己沒注意到的設定或應用。
以上純為本人在這些年大量接觸到一些3C電子產品後的想法,也在此提供出來,跟大家一起分享,希望大家都能買到合適好用的產品來使用。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