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入手了一台很好玩的電動滑板,之後馬上又改成了炫耀發光版。之後開始不斷的常常在晚上就跑去玩一下,真的玩的很開心,可是問題也跟著來了。電動滑板雖然比腳推動的方式來得更輕鬆,但是要保持平衡,就得雙腳出力的去維持身體的平衡,每次玩一趟回來,兩腳總也是感覺到有些疲勞性的酸軟感。就在一個月前,以為20KM的時速不是多快之下,一個轉彎不小心摔傷了腳(因為慣性往前衝,膝蓋直接著地),結果就是休養了差不多三個星期,前面幾天還真的連下床都是問題。
不過還好,之前就早早買了【筋絡理療筆】及【肌肉按摩槍】(因為有認識的廠商進口,所以拿的價格算不錯,不然單按摩槍就下不了手了)。這時又去問了某廠商,因他之前有進了不少護膝,但因為設計與品質不是我要的,之前沒買,這次剛好他也進了新款的護膝,感覺不錯,就先買了一套回來試用。
過去練柔道時就常常需要用到護膝護踝之類的,加上大多是筋骨受傷(高強度的訓練下,拉傷挫傷都是常有的事,就連斷手斷腳也是有的,我的右肩骨就斷過兩次了),那時就偏好用中醫推拿治療,所以對於【筋絡理療筆】、【筋絡按摩儀】及【肌肉按摩槍】也算是可以理解使用的東西,但在還沒使用過之前,不會知道到底是不是那麼好用。這次就是在我長時間都使用過很多次後,來發個心得一下。
▲一切都是起因於在今年二月中入手了這一個【電動滑板】,結果越玩越大意,自以為最快才20公里的時速,並不會有什麼狀況,結果就在過彎時,一時大意就慘摔了,也搞的一隻腳痛到連著幾天下不了床。在這也要提醒大家,不要因為速度不快就忘了危險啊!簡單好玩歸好玩,還真的是得小心安全的。
★ 酸痛就靠這些 ★
▲這幾樣都是我平常在用的擊退酸痛的利器。特別是【筋絡按摩儀】用了也有滿長的時間了,用了十年以上,從貴死人的兩萬多,買到現在一台也不過一千多到兩千元而已,價格大跳水外,功能都是一樣的。不過【筋絡理療筆】、【筋絡按摩儀】及【肌肉按摩槍】這三種都有各自的作用與使用方式,也是都有它的優缺點在,我再一一的介紹該如何注意選擇。
★ 筋絡理療筆 ★
▲【筋絡理療筆】是這兩三年內瞬間爆紅又很快消失的產品。它跟【筋絡按摩儀】一樣都是透過高壓振盪電流來刺激神經肌肉做活動,透過肌肉的活動來放鬆與舒緩酸痛。不過它的電流波型模式只有一種,使用上單手握持好,讓【穴道接觸點】在身體上移動,直到產生肌肉自主振蕩就可以了。另外就是針對人體各個穴道去刺激,針對不同穴道位置去做各個器官的保健(請查閱穴道與人體對應器官資訊)。前端的金屬圖有圓頭、扁頭與內部的紅外線刺激。利用紅外線刺激時,會感覺到是刺痛感,也會感覺是打到更深層裡面。
▲【筋絡理療筆】的原理很簡單,就是內部是一個簡單的高壓震盪電路,透過《電流出口》接觸穴道點與手握《電流出口》來形成一個電流迴路,讓身體內的肌肉對電流的反應來產生不同的刺激感。所以除了【穴道接觸點】會有電流刺激感外,另外手握的地方有時也會被電擊的感覺,此時就要將手握後端一點,可以降低被電擊感。
優點是價格便宜、好操作、好攜帶、使用直覺
缺點是單一模式、偶而會有電擊感、必需都空出單手握持
操作中注意,以有感覺就好,有時會越開越強,要小心過強的刺激會反而受傷
★ 筋絡按摩儀 ★
▲【筋絡按摩儀】是我在十多年前就開始用的產品,不同於【筋絡理療筆】需要用單手手持,【筋絡按摩儀】是透過兩個電極貼片,貼於肌肉之上,來產生電流迴路。主要是透過不同的波型模式,讓肌肉產生按摩、搥打、柔捏等效果。而且通常因為設計會有較多的模式,並不是一直用同一強度去刺激肌肉反應。在使用上,因為模式多、不用手持,相對方便多了。而且各家產品(就我用過的數種品牌來看)都不會差異太多,所以,我個人是認為不需要購買很貴的機型。
▲【筋絡按摩儀】的原理跟上面【筋絡理療筆】的原理是一樣的,只是免手持,也多了多種不同的模式可選,算是更方便使用的產品。主要有《模式》、《使用時間》、《電力強弱》還有《語言選項》,
優點是簡單好操作、不用手持、好攜帶、多種模式可選、使用方便
缺點是電極貼片要常更換或清洗、導電線有時易斷、價格高低差很大
操作中注意,也是強度設定到有感覺就好,要小心強度過強時會導致肌肉受傷
★ 肌肉按摩槍 ★
▲去年起不知怎麼的,突然瘋起了一陣【肌肉按摩槍】熱潮。從一隻接近兩萬元開始,一瞬間在一些運動社群中熱門了起來,只是我一直忍著不下手,因為知道原理,判斷最終售價要落在2000元才算是合理價格,所以一直沒有下手買進。直到年初時,我到某廠商那邊聊天,正好看到有進貨,且價格已經落在我預算之內,就二話不說的先拿了一隻回來(把人家批發預訂的貨給攔截了,哈)。這種【肌肉按摩槍】主要就是靠裡面的電池推動馬達,而馬達上有一個橢圓往復式連接裝置,讓槌頭可以產生來回搥擊的動作。至於鎚頭有的是四種,有的是六種,不管幾種,有用的就可以了,不一定是要買很多種鎚頭的,最後大多是單一鎚頭用到底的比較多啊!
就我看過的機種來說,有的是六段,有的是20段,不管是幾段,調整的是搥擊的速度。而力道並沒有辦法調整,都是固定的力道。另外就是往復的深度,大概就是6MM上下,也就是鎚頭上到下就是6MM的距離而已,這個也不能調整。大概售價最大的差異是在使用的鋰電池是哪個品牌(日系品牌當然要貴一點),馬達的馬力大小(不過我的感覺似乎都差不多的馬力),橢圓往復式連接裝置的材質等等不同。所以太貴的,除了品牌忠誠外,自己去考慮要不要買。而太便宜的(個人感覺是千元以下的),材質肯定不會太好,個人是建議就不用考慮了,免得壞了又找不到地方可送修。
▲【肌肉按摩槍】大多構造都很簡單,一個充電孔,一個電源開關兼段數調整開關。頂多就是再加個LCD顯示現在是幾段。而使用的方式都是一樣,跟肌肉是要保持垂直的方式輕打,不能斜打,斜打是無效的。
▲【肌肉按摩槍】利用來回搥打來讓肌肉震動放鬆,但也不是定點的打,而是要來回在肌肉上來來回回的移動到各個點去搥打。還有千萬別對著骨頭打,如果骨質本身就不太好的人或是骨頭有輕微裂開不知道之下,這一打就可能把骨頭給打出問題來了。
優點是簡單不難用、充電後使用時間可達兩個小時、免插電
缺點是重量重,手持久了會累、品牌多價差大,品質不一定
操作中注意,也是強度也是打到肌肉有感覺就好,小心強度過強時會導致肌肉受傷
★ 不同的護膝種類 ★
▲護膝對於常在運動的人來說,使用度就很高了。特別是高強度的運動,有時還真的要用到很多種護具,像是護膝、護踝、護肘、護肩、護腕等等的護具。不過就單以護膝來說,是最常見到最常用的,但要依不同的時機或運動強度,來搭配不一樣的護具等級。左一是運動中使用,特別是高強度有撞擊可能的運動,用這種的才有相當的保護性。左二則是最輕的,我覺得幾乎無效果,但在受傷後,特別是傷到包了繃帶之下,套上這個護膝反而是最剛好的,但若是平常使用,因為沒有止滑設計,走動一段路之後,會有下滑的問題。左三是最近剛收到的,也是我覺得最好用也最符合一般使用的,彈力剛好適中,有止滑設計,主材質為氨綸較不易引起皮膚過敏問題,在一般輕運動上或健行登山都是很好的保護使用。而右一則是較為高強度的護膝,主彈力為矽膠設計,力道較強,需要大幅度運動會顯得不方便,且因為是矽膠加彈性纖維,對有些人來說會有引發皮膚過敏的可能(我這次就是引發皮膚過敏,癢了三天),但若是肌肉剛拉傷時,強力拉縮的力道反而有助於保護使用。這次我就是受傷的前一週都用這個來保護,讓膝蓋的疼痛感減緩,之後才換成右二的氨綸材質護膝。
▲當然年紀有了,少了很多劇烈的運動,過去最愛的柔道也都停掉了,主要是在長時間步行逛街,還有就是玩一下電動滑板這種簡單的活動。所以就主要以這三種護膝為主。右邊的是因為這次摔傷後,才特別找的,這本來都是騎越野車在用的,但我怕小腿脛骨會撞到,所以不是買單純只有保護膝蓋的硬護膝。穿脫上也不麻煩,是鬆緊帶設計,透過魔鬼氈來扣住鬆緊帶。護肘是因為是一整套的賣,所以就順便也買了。
▲【Body Vine】是我在某次路跑會場遇到的商家品牌。現場大概看了一下,就下手買了一套回來。在商品名稱上,這組護膝是稱之為《超肌感貼紮護膝》。不過名稱怎麼叫都好,重點要好用適用才行。在正面膝蓋處,特別有一圈O型矽膠環,正好可將膝蓋骨固定不移位(固定力道算是滿強的)。在上下兩處是內折後縫線,所以在上下兩處會有一圈較厚的地方,長時間使用後會在大小腿肌肉上留下一圈印痕。上圈內側沒有矽膠防滑圈設計,所以購買時要挑尺寸較為剛好的最好。矽膠片與彈性纖微的膠合是很牢固的,幾次大力拉扯下,是沒有發生分離的問題。長度上我不知道為何這組的設計那麼長,很少看到護膝會做到這麼長的長度。在尺寸上,也因為這個護膝的彈性較強,所以一共分為S、M、L、XL、2XL共五種尺寸,如果尺寸不合,就會感覺超緊迫的,在尺寸的挑選上要特別小心選擇。
▲膝概後面的地方是為縫線,這點較為可惜,不是無縫設計。大多護膝都是採用無縫設計,以避免在肌肉上產生壓痕與鬆脫的問題。如果這個也能改為無縫設計就好了。
▲內側部份似乎滿容易沾黏皮屑的,所以使用後需要常清洗。
【Body Vine】的固定效果不錯,適合在中高強度的運動或重量訓練時使用,像是打羽球或是籃球等運動都很適用。但若是平常登山健行或慢跑之類的輕活動,因為使用時間會更久,就不推薦使用這款護膝,而是推薦下面要介紹的【VEIDOORN】護膝。
▲【VEIDOORN】(維動)這個品牌較為少見,在我們國內算是剛開始發展的品牌,但是這個品牌在大陸的發展還算可以就是了。主材質是尼龍、乳膠絲及氨綸。在膝蓋處也是有加一圈膝蓋護圈設計,不過我的感覺是還好,沒有很強的固定力,整個護膝的力道算是都很平均的加壓。
▲在膝蓋的這圈有不同的顏色設計,不過是不影響到任何的壓力改變,只是當初跟廠商要挑選顏色時,似乎不好挑色,結果還是都給我黑灰色的。
▲上下圈部份也是內折後縫線處理。但上層部份多加了兩圈矽膠止滑。基本上只要有點緊度,然後就能靠矽膠止滑圈來防止護膝下滑,也因為這組護膝的彈性範圍較大,所以這個護膝的尺寸就只有M、L、XL三種(經查證,就是找不到有S與2XL兩個規格)。不過還好彈性範圍夠大,以我正常需要S號的,選用M號也滿剛好的(如果套在牛仔褲外面也是很好用)。內層布料的感覺很棒,也比較不卡皮屑。只是這個布標縫在裡面,最好就拆了,感覺就卡卡怪怪的。
【VEIDOORN】(維動)護膝的固定效果不錯,適合在低強度的運動或平時使用,像是登山健行或慢跑之類的輕活動,因為使用時間會較常,使用這款護膝會比較適合。
▲這個【VEMAR】護具本來是沒想要寫進來的,不過都寫了這麼多了,就順便講一下好了。這個同樣也是大陸做的產品,這個品牌做了滿多款用於越野車用的護具。不過用來做為玩滑板的護具使用也算是剛好,畢竟多了保護脛骨設計,也免得到時撞了護欄之類的。在膝蓋跟脛骨的地方都有硬PC保護(非全硬殼,有彈性可彎曲)。因為我上個月才因為慣性作用,在玩滑板轉彎時,結果小暴衝撞到膝蓋與小腿肌肉,雖然速度不快,但還是這樣腳痛到不能走路,一休養就是快一個月才好,所以我建議玩滑板或直排輪等這種有點速度的運動遊戲時,還是買個這類的護具才安全。現在我玩滑板都一定會戴上這個護具,就是怕再摔一次。
▲上下一共有三條魔鬼氈固定(上一下二)。不過沒有分尺寸大小,所以鬆緊帶本身較長,對於腳比較細的人,還是需要去另外縮短鬆緊帶的長度才行。
▲內層是較為粗糙布面,不適合直接跟皮膚接觸。所以都是要先穿條長褲再來套這個【VEMAR】護具。如果要穿短褲使用時,那最好再套層護膝會比較好些。特別是邊緣的地方因為不是無邊設計,真的是滿磨皮的。
總結感想與建議
過去在練柔道時,那時非常重視各種護具,畢竟是高強度的運動與重量訓練,總是要特別保護一下的。但是長久沒再運動下,自己也忽視了護具的重要性,直到經過了這次摔傷之後,對於護具的要求又再重視了。對於護具,不是有就好,而是要更為適用為主,特別是人到了一個年紀,筋骨肌肉都開始退化了,特別是雙腳膝蓋部位,不能不重視保護。過去兩年去國外,一天走個30公里,連走個幾天去逛一個城市,就感覺會偶而有些疲勞了。所以平常要注重保養與保護,這樣未來也才能走的更遠更久。
如果對以上商品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私訊我購買地點與價格,廠商都有特惠價(在這邊就不方便貼出)
另外我在這邊直接提供【VEIDOORN】(維動)護膝的購買連結,請直接點連結就行了
留言列表